距展会开幕还有

新型材料突破硅基极限

6月29号的消息,据《科技每日》报道,在2025年的VLSI技术和电路研讨会上,东京大学工业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发表了一篇论文,题目是《通过掺镓氧化铟(InGaOx)的选择性结晶实现环绕栅极的纳米片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,以提升性能和可靠性》。他们宣布开发出一种革命性的新型材料——掺镓氧化铟(InGaOx),这种材料有望取代传统的硅材料,大幅提升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的性能,同时也能在“后硅时代”继续推动摩尔定律的发展。

晶体管可以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之一,它在现代电子产品中扮演着关键角色,就像微小的开关一样,用来控制和放大电信号。但随着半导体技术越来越先进,晶体管的尺寸越来越小,速度要求也越来越高,传统硅基材料的晶体管开始有点力不从心了。我们是不是已经快到硅基晶体管的极限了?

东京大学的研究团队认为,用掺镓氧化铟来制造晶体管,可能会是一个突破。这种材料能够形成非常有序的晶体结构,让电子跑得更快、更顺畅,这对提升性能非常重要。

全环绕栅极晶体管

“我们还希望这种晶体氧化物晶体管能采用‘全环绕栅极’的结构,也就是说,控制电流开关的栅极会完全包围电流流过的通道。”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陈安兰解释说,“这样一来,相比传统的结构,我们的设计在效率和可扩展性上都会有更大的提升。”

新型全包围栅极晶体管研发成功

△东京大学工业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,用一种新奇的材料和设计,造出了性能强、可靠性高的微型晶体管。图片来源:东京大学工业科学研究所。

“结晶氧化物”策略

在明确了目标之后,东京大学工业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就开始了他们的工作。他们知道,要想让材料表现更好,就得往氧化铟里加点“杂质”,也就是用镓来“掺杂”它。这样做可以让材料和电产生更理想的反应。

“氧化铟里面本来就有氧空位缺陷,这会干扰电子流动,影响器件的稳定性,”资深研究者小林正治说。“所以我们加入了镓,来减少这些氧空位,从而提升晶体管的可靠性。”

这个团队用原子层沉积技术,在全栅极晶体管的通道部分一层一层地涂上了一层 InGaOx 薄膜,就像给芯片做“皮肤”一样。涂完之后,再把它加热,让它变成适合电子流动的晶体结构。这样一来,就成功制造出了“全包围栅极”的金属氧化物场效应晶体管(MOSFET)。

上一篇:人工智能的 “精准心跳”:晶体器件赋能智能新可能 下一篇:电子系统的“心脏”与核心技术解析